多措并举 坚决打赢抗旱攻坚战 我区安化乡、前卫镇、雄关乡、江城镇、大街街道等大部分山区和半山区已出现气象干旱,近期旱情迅速发展和蔓延。据江川气象台发布江川区已达到气象干旱等级,预计未来7天江川区仍然无有效降雨,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抗旱减灾形势尤为严峻。 一、全区旱情基本情况 4月以来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4月1日~5月13日平均气温21.5℃,比常年同期偏高3.0℃,均创1960年以来同期最高记录(比历史同期最高2010年20.5℃还高1.0℃)。4月1日~5月13日降水量仅4.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0%以上。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江川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局部轻度气象干旱,此后迅速蔓延和发展,4月中旬末发展为中旱,5月初发展为中到重旱,目前江川区已升级为重旱。目前气象资料分析, 5月中旬江川仍将以晴热天气为主,干旱还将持续发展,无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出现,天气总体对农业生产、烤烟生产、森林防火等不利。 (一)蓄水减少 截至2019年5月8日统计,全区水库坝塘和水池水窖蓄水量3027.33万m3,比上年同期3147.29万m3减少119.96万m3;星云湖水位1721.48m,比去年同期的1721.97m减少0.49m;蓄水量16718万m3,比去年同期18237万m3减少1519万m3。 (二)旱情严峻 据5月14日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旱情统计,全区现有44806亩经济作物出现旱情,其中:轻旱作物面积为33361亩,重旱面积为11368亩,干枯76.5亩。前卫镇轻旱12884亩,重旱6335亩,干枯68亩;大街街道轻旱2286亩,重旱600亩;雄关乡轻旱2950亩;江城镇轻旱7741亩,重旱2433.4亩,干枯8.5亩;安化乡轻旱7500亩,重旱2000亩。 (三)人畜饮水堪忧 全区部分山区2585人出现饮水困难:1、安化乡2个村委会3个村民小组出现饮水困难,其中董炳村委会中村小组550人和大牲畜15头、董炳小学200人和早谷田村委会烂泥箐小组270人和15头大牲畜因水源点枯竭,现已造成饮水困难,目前采用小型车辆应急补水和限时限量供水;2、雄关乡下营村委会1组水源每天出水量8.496m³,缺水13.304m³,导致340人和24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江城镇白家营烂泥箐165人和祁家营(上下立脚、大凹子、芹菜塘)508人出现饮水困难,特别是白家营烂泥箐165人因原人畜饮水水源点断水,目前采用电抽水饮用;4.前卫镇庄子(小冲、桃溪村)1605人,大牲畜48头,由于水源点到水池有3600多米,输水管网和水池严重老化渗漏,导致供水不足;5.大街街道小白坡(天井凹103人、唐磨德102人)共205人,因水源点水量减少,出现饮水困难,现主要是限时供水。 (四)水库坝塘干涸情况 全区有4座小(二)型水库干涸,分别是大街社区防洪坝、九溪镇大卷槽水库、小冲坝水库和雄关乡雄联水库;全区41座小坝塘干涸,其中:前卫12座、大街社区3座、九溪镇2座、雄关乡4座、江城镇8座、安化乡12座。 目前全区共投入抗旱人数达70922人次,投入抗旱泵站151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7504台,机动运水车辆6120辆,市、区共投入抗旱资金达1011.19万元,其中:市级投入50万元、区、乡镇投入961.19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折资)。 二、多措并举 打赢抗旱战 江川区及时进行汛前检查和抗旱调研,第一手掌握旱情动态及全区人畜供用水的情况,做好供用水计划、调度工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可行的安全用水方案,全面科学合理利用好水资源,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全面做好抗旱服务工作,全力以赴保人饮,多措并举坚决打赢抗旱攻坚战。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干旱的严重性、严峻性以及危害性要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旱情一旦发生,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及早将蓄水、上半年农村集镇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提到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对辖区内的供水安全负总责,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供水站、各抗旱服务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深入抗灾第一线,切实帮助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将各项抗旱任务落实到村委会、村组,落实到灌区,乡镇(街道)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负责。 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认真落实抗旱工作中各自承担的职责,水利部门要密切掌握旱情及供用水的动态情况,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做好供用水计划、调度工作,制定可行的安全用水方案,全面科学合理利用好水资源,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全面做好抗旱服务工作;住建部门要做好县城供用水计划工作,认真检修和维护供水管网保证县城供水安全;工信部门要组织和协调好用电、用油和抗旱物资调度供应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农业部门要及时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民抗旱,做好田间管理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改部门要科学指导好农作物种植结构适时调整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救济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大抗旱宣传力度,强化对抗旱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抗旱的良好氛围;卫生防疫部门要强化水源地水质安全监测和管理,做好旱区水源净化和消毒处理工作,防止水源污染,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卫生安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抗旱责任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领导、组织、责任、措施四到位。 (二)科学合理安排用水,节约用水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农业,后工业,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根据制定的供用水方案,按照一乡镇(街道)一策,一村(社区)一组一策,一库一策,一站一策,科学合理地分配水源。对可能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村组,要逐一排查,开辟抗旱应急水源,全力确保生活用水。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用水,利用各种抗旱器具(汽、柴油机,电抽水机,拖拉机头),从河渠抽水灌溉。按照《云南省抗旱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旱情严重时,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采取应急限水措施,全力确保县城、集镇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三)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要加强现有供水水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各地对区域内的水量要摸清家底,算清水账,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计划,对水库坝塘用水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实行专人负责,未经审批,决不能开闸放水,做到“一支笔”审批,“一把锄头”放水,统筹兼顾,统一调度。 (四)积极推广各种抗旱科技措施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和节水技术;二是积极采取地膜覆盖、袋苗、飘浮育苗、旱育秧等抗旱技术,发挥其抗旱减灾作用。 (五)加强旱情监测,预测、预报及搜集、统计分析上报工作。气象、水文、农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做到信息共享,提高旱情预报、监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密切掌握旱情动态,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 (六)加强排查,防止水事纠纷 各乡镇(街道)要及早做好农村集镇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困难村组的供水用水协调和旱区群众的思想工作,要从大局出发,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协调好乡镇(街道)、村(社区)、组以及用水户之间的关系,不能因旱缺水,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水源管理,维护好用水秩序,及时调解水事纠纷,坚决杜绝因争水而械斗等恶性事件发生。 (七)适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 加强涉农部门协调沟通,依据供用水情况,因地制宜,适时调整2019年大春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用水压力,努力减轻干旱对大春生产的影响,做到耕地应种尽种,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八)千方百计筹措抗旱应急资金,保障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生产发展。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动员全社会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抗旱救灾。千方百计筹集抗旱资金,购置必要的抗旱器具,抗旱物资,做到有备无患。干旱地区要充分发动群众,在开展抗旱生产自救的同时,要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根据旱情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抗旱经费投入,保证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加大抗旱救灾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动全民出资、出物、出力进行抗旱救灾工作,形成全民参与抗旱的良好氛围。 (九)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 各地抗旱服务组织,要在旱前旱期中做到有备无患,有所作为,充分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专业机动灵活、服务及时的优势和抗旱应急队的作用,指导好人民群众科学开展抗旱,积极帮助农民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十)做好抗旱宣传工作 做好抗旱宣传工作,一是加强《水法》和《抗旱条例》的宣传,树立水资源有偿使用观念,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做好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宣传工作,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用水,在宣传报道时,要正确引导好舆论导向,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地反映旱情、旱灾及抗旱工作。加大工程措施投入,各乡镇(街道)应利用“冬春修”及小坝塘除险加固的有利时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水源工程建设并通过集水、节水技术的推广,才能保障农业用水需求,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 目前,由于没有降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山区和半山区农村人畜饮水、烤烟和经济作物受灾面积还在增加,旱情进一步加重。面对严重旱情,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赴各片区旱情现场核实旱情灾情,并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人畜饮水和抗旱保苗工作。(普于航 冯永胜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