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湖初期雨水处置的成效、难点及策略 基于星云湖全流域截污治污和农业、城乡面源污染治理系统的不完善,流域内初期雨水携污入湖成为阻碍星云湖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提升的“一座大山”,为减少初期雨水入湖冲击性污染负荷,恢复湖泊水生态功能,江川区成立“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指挥中心”,完善作机制,组建工作队伍,探索性开展了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处置工作,为星云湖实现稳定脱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看成效,增信心 星云湖流域初期雨水调度工作谋划于2019年底,始于2020年年初,在摸石头过河的初期雨水调度过程中,气象等相关部门及时提供雨情信息预判,为初期雨水调度提供依据;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指挥中心应对暴雨天气认真谋划分析,科学指挥调度;调度管理工作队伍尽职尽责,时刻关注星云湖沿线水位情况,严控沿湖闸门启闭。全员协调配合,合力守好初期雨水入湖最后一道防线。自2020年开展工作以来,江川区充分利用已建设的生态河道旁侧湿地、河口湿地、生态调蓄带,采取调水入库、回灌农田、外流域排放方式,累计完成初期雨水及调蓄带中水调度1704万立方米,其中:外调出流258万立方米;生态调蓄带中水回用农田1365.3万立方米,回提入库80.7万立方米。初期雨水调度是江川区在星云湖保护治理中的一次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有的成果中总结教训、汲取经验,江川区对调度处置好星云湖初期雨水充满信心。 二、看问题,找短板 当前,江川区主要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处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是监测调度不精准。因资金不足、流域初期雨水监测设备不完备,在降雨时无法准确监测初期雨水流量、流速及水质变化情况,无法准确区分携污初期雨水及干净地表径流,只能凭以往工作经验及视觉感官进行水量调配,导致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工作精准性不足。 二是调蓄容量低。因星云湖沿线周边多为城镇、村庄及大片基本农田,在星云湖周边修建调蓄带、湿地的条件受限,当下可用于流域初期雨水调度调蓄的调蓄带、湿地、调蓄塘等容积仅约160万方,难于满足星云湖流域内所有初期雨水调度调蓄需求。 三是设施管理难。星云湖沿线累计40余道闸门,我区虽组建了11人的闸门管理工作队伍,但闸门分布广、数量多,暴雨来临时无法同步完成所有闸门的启闭管理工作。且星云湖周边农田地势较低,雨量较大时部分群众为避免农田被淹,私自破坏、开启闸门,会导致部分携污初期雨水入湖,使星云湖初期调度管理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三、看策略,重改进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成效,减少星云湖冲击性污染负荷。 一是完善初期雨水监测体系。争取省、市、区在湖泊初期雨水调度方面给予更大的工作支持,配套相应的资金用于完善初期雨水监测体系建设,同时,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指挥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初期雨水调度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为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 二是合理安排蓄容排放调配。一方面,在初期雨水调蓄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快实施星云湖流域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对东、南、西、北四段已建调蓄带进行连通,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调蓄带容量和水体调配能力;另一方面,协调市级部门在星云湖流域水体外流域排放方面给予更多的工作支持,通过外流域排放进一步增加星云湖初期雨水的调蓄容纳空间。 三是严格落实沿湖设施管理。制定《玉溪市江川区星云湖沿岸水连通闸门调度管理规定》,明确闸门管理范围、闸门启闭管理,加强工作队伍培训,严格落实沿湖闸门审批、启闭、使用、监督管理制定,进一步规范星云湖初期雨水调度管理工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