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气象预警与响应联动“叫快应慢”需关注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11-03 03:36:55 点击率: 701打印 】【 关闭

 

 


汛期气候和洪涝趋势预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迫切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周密部署,聚合力量,扎实做好农业气象在水利防灾减灾工作。在水利防灾减灾中,必须依靠气象水文专业人员提供了精准超前可靠的预测预报,才能实施科学精细的水工程调度,提前防范化解星云湖、河道超标准洪水、水库坝塘垮坝、局地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气象与山洪灾害预警与响应服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气象、水利活动开展服务工作,依靠气象与山洪灾害预警服务提供预测预报,建立健全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江川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基本概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是国家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手段,经过2012-2020年的建设完善,江川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共建成自动雨量站17处、自动水位站30处、简易水位站24站,简易雨量(报警器)138站、图像监测站2处、视频监测站3处、无线预警广播型主站74站,手摇报警器22台,锣、鼓、号、口哨63个,建成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个、乡(镇)级预警平台7个。项目建成后,在山洪防治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效益,有效地减少了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及影响,有效促进了防汛工作的开展,弥补了气象服务水利工程的不足。

(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

江川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为中心软硬件,包括服务器、工控机、网络、供电、防雷接地等系统的建设,主要功能为接收各乡镇(街道)、水库、湖泊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数据,与水文及气象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同时将收集的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的数据上传至市级。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前端的自动遥测站收集辖区范围内的降雨及水位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实时信息数据信息及基础信息数据,在有可能发生灾害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人员按预案进行疏散撤离,并及时将各自动遥测站点的数据上传至市级平台。

(三)实施预警联动机制

面对多种气象灾害,需要做好防汛抗旱中的气象灾害防范工作,区水利局、区气象局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随时关注气候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强调气象预报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及发布的及时性,以便提高预警服务效果。在了解气象和防汛抗旱灾害后,要启动应急方案,为防汛抗旱和山洪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根据气象服务制定有效的防汛抗旱应对措施。为了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动作用,需要从气象灾害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已有经验,不断改进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确定相应的预警联动流程,以便很好应对不同级别的气象灾害和水旱灾害。同时需要气象部门与水利、国民、民政、应急管理局、农业农村等部门形成预警联动,整合农业生产、气象山洪灾害及地质灾害变化等信息,确定有效的灾害预防措施。从防汛抗旱及山洪灾害情况确定灾害预防措施,有利于加强气象服务针对性,为水利防灾减灾实现目的提供科学指导。

二、气象预警响应在水利防灾减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汛期各类强对流、强降雨和雷电等极端天气频发,极易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但当前气象灾害预警不精准、不畅通,响应不及时等短板较为突出,极易导致预警体系成摆设,影响及时防灾减灾。

(一)监测设备不精准。

气象监测设备监控存在漏洞,观测传输时效性、完整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气象设备及网络通讯保障能力不足。如,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目前全区仅有自动气象站19个,观测站点虽已覆盖全部乡镇及部分村委会,但站点分布不均,星云湖(高原湖泊)水域等区域站点数量偏少且站点类型单一,技术和能力仍比较落后,不具备高空及立体观测能力,气象观测盲区仍然存在。此外,2013年至2021年江川区区水利局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主要完成简易雨量站138个、河道水位站3个,自动雨量站13个、自动水位站(带雨量监测)26个、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软件1套建设工作。许多工程性措施属于早期建设,如简易水位站、简易雨量站,由于站点建设时间早,工程措施标准低,只能进行简单的水位预警,不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利用等局限,不能满足当前的监测、预警、会商等工作;同时,设备年久失修,加之设备陈旧,站点的养护成本高,维修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当前简易水位站和简易雨量站运行率较低。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我区小一型水库及部分小二型水库和河道已经建设了自动水位雨量站,能通过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实时监测和预警,但是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及对已建成的站点管理存在盲区,小一型水库站点有水库管理员管理,但小二型水库和河道监测站点由于缺乏管护人员,部分站点被人为破坏等原因,非工程措施的站点布设数量少,布设站点分布不均,已不能满足山洪灾害的防治要求。

(二)灾害预警不及时、不精确。

江川区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立了江川区预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用于星云湖,水库,河流的水位雨量监测,通过预警临界值发布预警信息。但是种种因素导致灾害预警不及时,不精确。

1.自动化信息未达到大数据平台标准要求

信息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水利防灾减灾预防效果,当前我区气象、水利都进行了气象、水情观测自动化建设,根据数据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走向,分析气候、水情变化对防汛抗旱、山洪地质灾害的影响,但是现有软件技术不能完全模拟气候、水情变化数据模型和完成洪水预报、洪水调度以及产汇流预报模型等,导致自动化信息达不到大数据平台高标准要求;

2.气象与山洪灾害预警服务应用价值有局限

从传播途径来看,现阶段我区气象与山洪灾害预警服务有明显提高,但是农民主要通过天气预报掌握气候变化情况,由于受到信息化建设的限制,降低了气象与山洪灾害预警服务应用价值。尤其一些偏远山区、半山区,不能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在水利气象灾害防范方面存在不足。

3.气象对水利工程的主要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影响其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主要如下: 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的影响,一般水库坝址多选在峡谷、河谷等处,一旦出现局地突发性强降水,极易因泄洪不及时导致厂房淹没、设备毁坏以及溃坝、冲毁沟渠等危害;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出现极端大范围洪涝灾害时,水库库容极易陡增漫过排洪口,发生管涌、泄漏、水库决堤等危害,影响到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威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安全;强雷电、风雹灾害的影响。强雷电、风雹等灾害极易平衡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系统,如大坝监测系统、雨情测报系统、水库自动调度系统等,一旦遭受雷击降导致运行管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运行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

(三)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

1.江川区在2021年山洪灾害应急演练中凸显出指挥部各工作组对主要职责和分工任务不明确,各组之间缺乏相应的联动机制,主要体现在编制预案是缺乏对相应工作组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络机制,如检测组、调度组、转移组、保障组未明确组长、联络员以及相应的联系方式,在灾害发生时虽各组内部处理工作有条不紊,但在与其他组配合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

2.预警指标未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江川区应急预案按照要求每三年修编一次,山洪灾害雨情、水情临界值确定是根据江川区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地质等,确定江川区防御区内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预警指标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滞后性,在遇到山洪灾害时,如果未采用新的预警指标及重新制定对应的预警措施可能给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带来一定偏差,如2020年江川区根据《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和各方综合因素修编执行了新预警指标,细化了一级预警、二级预警,及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提升了我区雨水情预警能力。

3.江川区构建了以应急管理局为主,区气象局、区水利局等单位为辅的防汛抗洪抢险救援体系,区水利局主要负责的职责,内设水旱灾害防御与监督股,现有6名工作人员,承担水旱灾害防治、预警等工作,缺乏防汛抗洪救援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镇村一级承担防汛抗洪救援工作的人员较少,大多为兼职人员,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能。比如,九溪镇专业防汛人员只有各村配备1名水利协管员,共计9人,但水利设施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4座、小坝塘35座、水池122个、水窖3535口,遇到极端天气变化时,一名水利协管员可能需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多个水利设施进行监管,工作量大,导致巡视检查工作难以完全覆盖。

三、提升气象预警响应在水利防灾减灾中作用的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气象与山洪灾害预测系统。

为了达到水利防灾减灾的目的,需要注重气象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保证农户和水利部门及时掌握气象灾害信息,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

(二)畅通预警服务上下联动渠道。

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介多手段、广覆盖、全媒体传播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发挥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加强上下联系,信息及时上传下递,遇有大的降水和灾情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并做好详细记录。

(三)加强气象监测设备的监控管理。

减少气象监控漏洞,提高气象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及时性,对气象监测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性监控。

(四)完善汛期服务方案及应急服务方案。

坚持汛期值班制度,根据各辖区防汛工作实际,制定多个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的汛期服务方案及应急服务方案,在有特殊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应对方案,保证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构建基层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网。

将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基层村、组、社区延伸作为重要抓手,不断突进预警信息服务重心逐渐朝基层下移,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传播至乡镇(街道)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村社干部,以及直至入户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网格,推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设施不断优化升级。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