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的成效
1.脱贫攻坚顺利完成。2017年,各级各部门在少数民族地区投入项目63个,资金4309.6万元,完善道路、水利、公益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培植,有力地增强了民族地区发展后劲。安化整乡扶贫推进工作顺利实施,2017年底已完成投资13704.3万元,已完工项目97项,安化贫困乡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累计减贫376户1377人,现有贫困人员412户1473人,贫困发生率1.23%。全区累计减贫733户2673人,6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914户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完成51%,贫困发生率从4%减少到0.85%。
2.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人民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少数民族地方全部实现公路硬化、通互联网、有活动场所、有卫生室、有安全饮水,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安化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64元,增幅13.1%,高于全区增长平均水平(10%)。
3.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一年来,共整合“百千工程”、“脱贫攻坚”、“一事一议”等项目,整合资金475万元,完成了阿豆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戏台、综合房等项目,群众居住环境和休闲条件大为改善。加快推进招坝村示范点建设,共整合资金235万元,建设村内综合房、停车场、公厕、碧涵馆,完善斗牛场基础设施,助力农村旅游发展。九溪罗合白村民小组已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4.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抓住扶贫机遇,安化乡规划樱桃、黄梨、核桃3个特色经济带,发展特色种植3万多亩,引进资金465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了斗牛场、民族文化广场、民族特色饮食街,强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在保持烤烟支柱产业的同时,发展蔬菜种植3.49万亩,产值1.2亿元,建设蔬菜交易市场5个,促进农民增收。罗合白村乡村旅游初具雏形,2家农家乐饭店生意兴隆。安化社区首创建档立卡户入股项目分红机制,在蔬菜育苗场地、商铺建设中吸收贫困户入股分红,2017年实现收益22万元,分红25户,把“输血”变成“造血”。
5.民族文化结出硕果。繁荣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积极支持鼓励民族传统文化活动,2017年安化乡成功举办火把节、斗牛节,白龙潭、放马沟举办彝族火把节,促进了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安化3名艺人享受省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收徒传艺20多人。安化中心小学把“跳乐”列为课间操内容,九溪中心小学将建民族文化社团,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系列项目持续推进,《彝族腰鼓》项目目前进入后期制作。
6.宗教团体发扬慈善仁爱精神
宗教界人士充分发扬慈善仁爱精神,长期坚持开展扶弱济困义举,帮助孤寡老人、麻风病人等社会弱势群众,认真组织发动宗教界人士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全年共有160余宗教人士参加慈善活动,共捐款捐物30多万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寒冬送温暖”活动,关爱老弱病残等社会群体300余人,树立了宗教界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落实。一是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统筹协调,42个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了《示范区建设联络员制度》、《示范区建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上下齐心抓创建的氛围。二是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机制,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示范区创建的情况汇报,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及成员单位始终心系民族地区发展,2014年至2017年共整合投入4.8亿元示范区建设资金,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受益2.5万元。
3.心系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统战民宗积极主动作为,调查研究,勤跑部门热心搞协调,勤下基层耐心抓督促,梳理分析研究困难勤汇报,6次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存在的问题。一年来,统战民宗部门协调争取资金200多万元,补助乡镇和10个民族村组解决小、急、难问题。
4.加强督促检查,凝聚发展合力。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定期督查示范区建设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加强日常指导督查工作,及时收集信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区级领导经常督查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7名市、区级领导对民族宗教工作作过指导,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
5.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实际困难。积极筹措资金为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解决急小难问题,发挥“暖心钱”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总结推广江城镇经验,依托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服务,2017年共为88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服务。努力为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解决急、小、难问题,2017年为北山寺等4个宗教活动场所协调争取修缮费13万元。协调资金59万元,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村组解决急小问题16个,补助2个学校民族团结创建经费6万元。
6.强化信息研判,及时化解隐患。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族宗教信息网络,认真落实省、市、县“三级”同步监测监管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影响团结稳定问题机制,及时研究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敏感问题。在民族地区、民宗领域,全年排查出矛盾隐患4件,全部妥善化解。一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的因民族宗教因素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继续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
回顾一年来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加强领导、高位推动、落实责任,才能真正形成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只有突出特色、整合项目、突破创新,才能充分体现示范区建设的示范效应;只有结合实际、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才能夯实示范区建设的和谐之基;只有挖掘亮点、强化总结、加大宣传,才能讲好示范区建设的江川故事,在省市创建中更多地回响江川声音。
当然,我区示范区创建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站高看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加强领导、改进方法,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