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化白酒产业与互联网融合情况 安化以彝族聚居,具有悠久的饮酒历史和深厚的彝族酒文化。目前,安化乡拥有规模以上白酒生产制造企业1家,零星散布的中小酒坊8家。全乡白酒年产量1500多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安化白酒制造业在生产技术改进、酿造工艺创新、营销模式优化、互联网人才培养等方面较为落后,对“互联网+”、“互联网新技术”等转化运用程度低,严重掣肘了全乡白酒制造业更好发展。 二、困难问题 一是技术创新不足。当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显现出高技术含量、高投入成本、高附加值、高信息密集的新发展趋势和特征,如何迎合这一发展趋势成为许多制造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浪淘金的最大可能。安化白酒制造业虽有多年的酿造历史,但除了规上企业江川古滇彝家酒业有限公司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灌装流水生产线以外,其余中小酒作坊始终还处于古法酿制、人工生产阶段,缺少技术规范和标准,生产设施简陋,生产技术革新速度远远低于新科技发展速度,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远远达不到市场要求,严重制约白酒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专业人才匮乏。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既需要懂得转化互联网生产技术的专业人才,也需要懂得运用互联网宣传销售产品的从业人员。安化乡共有从事白酒酿造的人员60余名,然而仅有1人拥有白酒酿造工艺资质证书,大专以上学历仅有2人,接受过相关酿造工艺培训、互联网电商营销培训的也仅有5人,人才的低专低能严重制约先进的互联网生产技术、营销方式成果运用转化。 三是宣传营销不畅。制造业产品要投入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一靠产品质量过硬,第二靠广告宣传到位,第三靠销售渠道通畅。安化乡白酒生产者,生产和销售各自为战,产品标识、销售渠道杂乱无章,仅有少数生产者采用电视广告、报纸等媒体推介方式,多数生产者的销售靠的是凭关系,找熟人,推销上门,并无具体的营销方法、手段。安化白酒产业使用互联网宣传,利用互联网营销的生产者几乎为零。 四是文化内涵较低。参比茅台、五粮液等全国著名酒业品牌,其非常注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酒文化内涵营造,更加注重通过互联网传达传导深厚的文化内涵进入消费者的心中。以最近网络上较为火热的轻口味高粱酒“江小白”为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一下跃变为一个红遍全国的酒类黑马,销售额迅速增长至10亿元。我们可以看到,江小白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其融入在了“青春小酒”、“拾人饮”等产品中融入了80后、90后青年的简单、纯粹、立志、奋斗等青年文化,并迅速通过互联网将这种文化推广开来,辐射整个网络空间。 三、融合发展建议 (一)增加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在全国上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大力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增加技术投入,积极自主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开发新配方,生产出高中低各类酒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并注重产品包装,变散装为精装,提高产品的品位。优化整合中小型白酒生产者,形成规模效应、集约效应。 (二)培养专业人才,善用网络空间。人是制造和运用互联网的主体,将制造业专业人才与互联网专业人才进行融合发展才能获得发展先机。要加强对白酒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知识的专题培训,鼓励引导更多的白酒制造师自主学习先进制造工艺和网络知识,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学习先进技术、助力生产发展。集聚、培养、吸引一批精通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和团队,壮大互联网应用人才队伍。 (三)创新宣传方式,搭建电商平台。“酒香也怕巷子深”,酒业生产者要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开拓宣传推介新渠道,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商业模式,积极利用“淘宝网”、“京东商城”、“酒仙网”等电商平台,让消费者在线上支付与线下体验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运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实现对网络销售的全程监管分析,全面提升质量管控水准,打造新的商业业态,让线上线下交互购物形式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四)强化企业文化,把准市场方向。全乡白酒生产者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注册使用商标,深入挖掘白酒文化,推进白酒文化与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青年文化、速消文化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新思想和跨界创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特别是研究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着重从白酒的营养保健、时尚饮法、白酒故事等方面去提升、推广,将安化白酒塑造成有历史厚重感、有清新高雅形象、有品味有营养的酒类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