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强组织,编织“石榴籽”志愿服务“一张网”。江川区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基层社会治理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构建起区、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深化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依托网格党组织,将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平安志愿者等编入网格,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实现携手共治、平安共享,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社会治理由“独角戏”到多方参与“大合唱”的转变。宁海街道大街社区建立“邻里议事会”,以中心户提议、支部审议、支部及业委会联议的方式,解决了100余个红石榴志愿者梳理上报的问题。星云街道谢家营第一居民小组创新“中心户长+巾帼志愿者+群众+联户”的上下联动体系。九溪镇六十亩村推行“党员积分制”“群众积分制”和“家庭积分制”“三分并行”,实现了小小积分到各族群众幸福指数的转换。 强化机制,吹响“石榴籽”志愿服务“集结号”。推进党建引领基层动员体系建设、“双服务双报到双报告”“吹哨报到”等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报到服务,做好宣传党的理论、创文固卫、服务民生等工作,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志愿服务,以党组织、党员干部为示范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社会治理齐抓共管合力。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动员律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60余名针对性参加普法宣传和化解矛盾纠纷。星云街道运用“吹哨报到”机制,协调9家区直单位对古滇国城、下营西街等治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打架斗殴案件同比下降53%。宁海街道融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建9支81人的摩托车普法队,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江城镇黄营村乐太小组组建了一支以妇女力量为核心的巾帼“铁军”,2名党员带动6名妇女,成立“妇女之家”调解室,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安化乡组建了一支以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志愿者80余人组成的具有“红袖标”夜间打更志愿者队伍,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强化保障,擦亮“石榴籽”志愿服务“暖心榜”。推进完善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管理办法,鼓励7个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激励机制。今年来,共为1045名优秀网格志愿者提供流量奖励,对27名2022年度优秀网格志愿者进行表扬。雄关乡上营村委会观音寺小组试点推行“观音寺十条”,对践行较好的授予“十星”称号,并发放盆栽、日常保洁用品等奖励。宁海街道螺蛳铺村开设“积分超市”对一年中参与村庄各项工作积极的村民及志愿者,凭积分就可以兑换各种生活用品。前卫镇对业家山村八亩心小组涌现出的12户(位)“最美家庭”“绿色家庭”“美丽庭院”示范和“最美志愿者”户进行了表彰,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