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星云街道河咀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星云湖南岸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以文旅为媒,以产业为基,以绿色为底,以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为本,围绕建成星云湖南岸乡村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着力打造文旅特色品牌,带动社区居民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硕果。 培育“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探索“党总支+村办公司+群众”的发展模式,在江川区率先成立第一家村(社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云南渔乡河咀乡村文旅有限公司。公司采用村企联建的创办形式,以股权为纽带,由社区两委及监委班子带头出资,吸纳本土企业家、村民入股,探索“居民+社区+公司”的文旅融合模式,将传统民俗、休闲农业、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旅游业作为“主攻方向”,建设集生态农业、乡村度假、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星云湖畔特色旅游示范社区,打造滨湖花园·新渔村,探索一条将经济社会发展、美丽乡村规划、旅游特色产业和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按照公司章程,每年50%的营业收入归集体所有,用于村庄建设和村民集体分红,实现了发展过程由村民共创、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 深耕“渔”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聚力百年积淀而成的渔文化,打造渔乡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区,多角度开发渔文旅特色产品。流转土地214亩,打造集观光、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星云稻场”。立足滨湖风光、村落建筑、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河咀社区流转土地1105亩,种植荷藕、粉黛乱子草等经济型景观作物1000余亩,成功打造了粉黛乱子草、百亩荷塘等“网红打卡地”。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结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整合各类资金2000万元,围绕渔文化主题,完成临湖建筑物外立面改造336户,改造面积约4.04万平方米,手工绘画约6000平方米等工作,加大对村内道路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的建设,全力打造“滨湖花园新渔村”。打造手工编织渔网和加工渔具“亮点名片”,渔网渔具远销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每年可为居民带来2000余万元收入。 做好“水”文章,创新实施旅游项目。以打造“高颜值”环湖党建示范带为抓手,修建观景台、人工沙滩、浅水滩,开发滑沙、嬉沙、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成功打造“望海码头”、“海鸥观景台”、“天空之境”滨水休闲主题景观带,带动沿线游览观光和餐饮娱乐消费增收,集体经济活力充分释放。每年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荷花节”“旗袍秀”,开发“渔文化美食一条街”、户外婚礼取景地,全力将河咀社区打造成集“吃、住、玩、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各地游客在星云湖南岸共享美食、同歌共舞,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大舞台”和“城市会客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村民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吃上了“旅游饭”,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良好示范。 做优“旅”特色,拓宽乡村振兴之路。河咀社区统筹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旅产业、新媒体等新兴业态,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创新引入“卡丁车”发展休闲娱乐产业,以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吸引10万余人到河咀社区环湖游览,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兴办餐馆民宿23家,每月营业总收入达35万元,示范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乡村旅游业,创造长期就业岗位30多个、季节性服务岗位150余个,2023年,通过卡丁车管理、文化节举办等实现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110万元,打通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让各族群众共享文旅融合、生态发展带来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