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雄关乡地处华宁、通海、江川三县区的交界处,气候属中亚热带半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50.3%,生态环境优美。为充分发挥雄关乡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等,近年来,雄关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白石岩村乡村旅游为试点开发,截至目前,成功举办了 “醉美小田”乡村旅游活动2次,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人,新发展农家乐2家,利用小田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完成了对小田活动中心建设、场地硬化、绿化亮化等工作,建成观景长廊、旅游厕所一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雄关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的突破。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绘就乡村旅游发展新蓝图。近年来,雄关乡紧扣区委“5366”发展思路,立足乡情、审视乡情,围绕打造全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奋斗方向,积极谋划发展、调整产业,始终坚持把雄关的发展置于全区、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作出了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决策。作出了发展好物流产业、糖酒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四大产业”的决策部署,科学布局了以大箐水库休闲庄园、花卉产业园、龙凤酒庄、甸雄线—大铁线景观长廊、梁王茶生态园、小田溪农家庄园、白石岩乡村风光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新线路,努力打造“醉美雄关、秀美田园”乡村旅游经济带。拉开了雄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的框架,为我乡乡村旅游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基于白石岩村森林植被苍翠浓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境内无工业废气污染,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气候舒适,冷水鱼、梁王茶、刺五加、黑山羊、土蜂蜜、当地野菜等特色产品丰富等旅游开发优势,雄关乡致力于将白石岩小田打造成为集捕钓、采摘等农村特色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地,让游客体验完全区别于城市的村落或田园生活,将城镇居民、户外徒步爱好者等作为目标客户。同时,雄关乡积极招商引资,同专业旅行公司签订乡村旅游开发合作协议,制定《白石岩乡村旅游规划》,确保乡村旅游发展定位清、目标明。 (三)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雄关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等对乡村旅游的支持,不断补齐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短板,先后完成了小田美丽乡村建设、小田绕村公路、白石岩村整村推进奖补资金建设、白石岩乡村旅游项目等多个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打造“扶贫+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雄关乡依托白石岩村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路子,实现乡村旅游和扶贫开发双推进,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微基地”,小田水库挂牌为“脱贫攻坚养殖微基地”,培训建档立贫困户渔业养殖技术,同时吸纳就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指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养殖黑山羊、种植梁王茶等,完成梁王茶脱贫攻坚产业项目建设,种植梁王茶约60亩,为乡村旅游提供丰富的“土特产”。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雄关乡村旅游目前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乡村旅游的从业主体,尤其是贫困村旅游从业的主体基本都为农民,大多存在专业化程度低、业务素质低、接待能力低,缺乏应有的旅游常识、服务意识和市场营销知识等。 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还需继续完善。以小田为例,虽然投入了资金、项目等支持小田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较以前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同实际旅客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受土地等条件的制约,目前小田并没有停车场,每年开展活动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再比如,目前小田只有1家农家乐营业,1家在建,服务设施匮乏。乡村旅游要真正火起来,关键要靠名声积累和时间沉淀,交通是否便利、环境是否优美,每一个细节都会左右游客的心情和判断,进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是旅游活动吸引力不足。目前乡村旅游提供的服务项目基本大同小异, 而且单一的停留于吃农家饭、采摘 、钓鱼等常规活动,缺乏创新,造成“回头客”不多。 四、建议及意见 建议上级旅游等相关部门开展一些专业的乡村旅游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建议邀请专家到实地开展关于旅游服务、旅游商品开发等全面的指导,引导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同时积极创新,不断丰富旅游服务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突出乡村旅游的闲趣、农趣、乐趣,真正留住游客。 建议上级针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加大乡村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和乡村旅游项目争资立项建设的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弥补乡村旅游“先天不足”的问题。建议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