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有关规定,结合安化实际,特制定2008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7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江川县气象局2007年气候分析,全县2007年平均降雨
963.8毫米
,为丰水年,较2006年的
692.1毫米
增加
269毫米
,雨量集中在7、8两月,降雨量为
480.2毫米
,占全年降雨量的49.82%。全年日降雨量大于
10毫米
的有15天,日降雨量大于
25毫米
的有12天,较2006年增加5天,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多发生在7~8月份,所发生的8起地质灾害与单点性大雨、暴雨时间相吻合。
(二)地质灾害概况
2007年,江川县境内降雨偏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较多,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较2006年有所加强。主要灾害事件有:
2007
年7月30日
安化宴石洞河出现山体崩塌,一崩塌体威胁群众住房安全。
二、2007年地质灾害预测检验
安化乡2007年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与《2007年安化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测结果基本相符。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多发生在7~8月份,所发生的地点与《2007年安化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的重点危险区相符。
2007年降雨量偏多,地质灾害活动的强度、频度较2006年有所增强。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主动采取防灾避灾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使2007年地质灾害没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2008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2008年降雨量趋势预测
据江川县气象局2008年气候趋势预测资料,2008年降雨量预计为
900毫米
左右,比2007年少
63.8毫米
,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
14.8毫米
左右,属降水正常年景。春季雨水偏少,干旱明显。5月雨量偏多,雨季开始,降水稍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7―8月,降雨时空分部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有洪涝灾害发生。9―10月,降水正常稍偏多,三秋期间有5天左右秋季连阴雨天气出现,雨季比常年偏晚约在10月中旬前后结束。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大雨、暴雨和局地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二)地震与地质灾害关系
从江川县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灾害史来分析对比,历史上江川县无地震一地质灾害链的事件发生。但考虑到江川县所处地质构造部位的特殊性,小江断裂带和安化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带,将来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根据省、市、县地震局资料,结合江川县地质灾害史分析,2008年江川县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
从安化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现状、灾害隐患的稳定性、发展趋势、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预测。总的来看,2008年安化乡地质灾害活动的强度、频率、和危害程度较2007年有加剧的可能,危害性较大。灾害高发期为7―9月,活动范围和强度较2007年有所扩大和加强。灾害高发期区主要是安化新庄―晏石洞河一带。
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暴雨。
重点危险区预测:
新庄――晏石洞河危险区
本区为安化乡政府驻地一带,位于安化东西向断裂的北盘。为半坚硬岩组分布区,泥岩和砂岩互层产生。安化断裂为活动性断裂,沿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区。受断裂活动影响,岩石破碎。本区海拔高,为董炳河源头区,水系发育,微地貌再造活跃。斜坡上风化层较厚,降雨时易饱水产生土体滑坡,危害对象为村庄、农田、公路。危害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安化早谷田村委会晏石洞河岩体崩塌。
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抓住重点危险区域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巡查、检测、预报和预警,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加大山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民防灾、避灾和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措施:
(一)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地质灾害的法规、政策和
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处理好发展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乡政府成立健全防灾减灾指挥机构,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协调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责任体系,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
(二) 做好法律法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群
众防灾减灾意识。汛期到来之前,各乡镇对群测人员进行一次专题培训。
(三) 进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
能和管理水平。
(四) 认真落实汛期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
检测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
(五)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危害性交大的1个灾害
隐患点设专人进行监测,对危害性一般的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巡查。认真落实“五项”工作制度,汛前、汛中各村民委员会要积极组织地灾巡查排查及隐患、险情的排除和疏通,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六)灾害一但发生,在政府的领导下,武装、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有序出动,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监测人员要做好:
(1)建立醒目标志。
(2)建立简易观测设施。
(3)加大巡察力度,做好痕迹记录。
(4)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要及时报告,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按预定地点和路线撤离。
(八)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准备工作。
(1)指挥部对应急抢险分队进行组织,训练和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各危险点村委会必须在
5月
10日前
上报以下情况:
一是一但发生地质灾害,人员疏散撤离路线;二是安置灾民的地点;三是以何种方式发信号告知群众并按预定路线撤离并附撤离线路简易图。
(3)各危险点村委会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本村防治方案措施,落实到地质灾害危险点,责任落实到人。